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在技能人才培养和相关认证体系的完善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关认证体系的完善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社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精神,结合国务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关要求,及时出台了《“互联网+人社”2020行动计划》。
第一,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前景的普遍认知度。
长期以来,多数人对职业教育存有轻视心态,家长往往不太鼓励学生报考职业院校,而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又助长了这种心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切实把劳动光荣的思想播撒社会,扎根青少年心中;同时,大力宣传我国技能人才在国际技能大赛中的精彩表现,促使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风尚。
第二,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要注重利用大数据技术,汇集各行业、各领域的相关人才信息,建立统一的人才资源库,共享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信息。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在线监测和大数据分析,及时向社会或相关部门公布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信息,为产业布局与政策引导提供信息支持。要积极尝试并推动职业技能人才服务进驻统一的网上服务大厅,提供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网上核验服务。构建网络化技能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及时公布技能人才工程和人才项目信息,为各类职业技能人才与项目需求提供对接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准确感知职业技能人才服务需求,提供针对性服务。
第三,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参与度。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要充分把握机遇,由人社部门通过网上招标等形式,通过评估认证等方式确定本地区的职业培训机构,通过人社部门建立的职业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职业培训机构名录,以及职业培训补贴范围内的产业行业、职业(工种),面向实名注册的劳动者提供线上线下相衔接的职业培训服务。鼓励相关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数字教学资源,利用或创造条件,开设“网上课堂”,实现优质培训课程在线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培训模式。利用大数据分析,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针对市场需求,加大职业院校和中、高技院校的实训场地的设备等软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职技院校毕业生的实用能力,深化校企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聘请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工作在一线的职业技能专家学者和能工巧匠承担适当的教学和实训任务。
第四,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认证体系的严谨认可度。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做好减少职业资格许可认定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摸清职业资格底数、建立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管理,加强职业资格监督管理、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为了使技能人才在职业发展通道上不会因职业资格取消受到大的影响,人社部最近推出的“职业培训包”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今后,我们应充分利用国家统一的职业技能鉴定网络平台,调动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和鉴定机构等多部门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和企业技能人才评价,组织好全国或全省统一职业资格鉴定工作。充分利用企业和社会资源,加大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更新力度,使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第五,提高全社会对技能人才使用管理的支持度。
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政府出台的人才培养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内组织职工开展必要的劳动竞赛活动,及时选拔年轻的技能人才,并加以培养。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部门协同的网上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落实技能人才政策,解除各类职业技能人才的后顾之忧。政府审计部门和财政等部门在加大资金使用检查时,应通过互联网等,开通举报渠道,对培养技能人才的资金使用效果从社会和经济效果等方面做好绩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