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择业季,校园里、微博上,找工作、做简历、投简历的话题多起来了。一个学生问我:“做教师的感觉如何?”她最近在网上海投简历,如果可能,教师也是她的选择之一,还有学生不知道该做什么,茫然。
学校学习,一直重视理论,没有工作岗位的亲身体验和实践,突然让学生自己作出职业选择,这种茫然也是必然。我想,有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一开始总担心自己没有饭碗,可是,一旦有了工作,却发现它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好,于是,希望借助“跳槽”来改变现状,以求取得“成功”,因此,毕业生“频繁跳槽”的新闻也不绝于耳。
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压力,其从业人员都要作出一定的牺牲,天底下没有可以“不劳而获”的职业。不能只看到一种职业某个好的方面,也要多维度、多角度地考察一下它的全貌。曾有人总结过最容易被人误解的十大职业,如公务员、记者/编辑、大学教师、律师、医生、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员工、IT从业者,等等。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光鲜的”职业背后,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美。
拿公务员来说,长期以来,我们都抱有误解,认为公务员就是坐坐办公室整整文件,事实上,公务员职位中有60%以上是属于行政执法类的窗口岗位,工作人员是需要在一线与公众打交道的:比如接待信访、解决纠纷等。若是抱着养尊处优的态度进入这一行业,心理落差往往会非常大。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公务员管理研究室副主任任文硕说过:“应考虑个人的性格和心态是否适合这一职业。公务员需要有平常心和服务意识,尤其在当下,网络资讯异常发达,公务员的一言一行都要接受公众、媒体的监督。手中的公权力意味着肩上的责任和百姓的期许,因此这一职业的工作压力并不小。”
医生可能是无休止地加班,工作和生活无法平衡;科研、教学和经济压力往往被年轻教师们视为“三座大山”……
这个时代是浮躁的,规划、定位、成功是流行语,内心定力不足的人,一拍脑袋就有可能放弃手头已经拥有的,转而寻求更诱人的职业。笔者以为,毕业生初入职场没必要忙着讲定位、讲成功,毕竟,定位是个动态的概念,每个年龄段都可能有新的定位,最重要的是心中有定见,先练好本事,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多反思是不是可以把这份工作做得更好,是不是还有别的比你做得更好的人,多向他人虚心请教、学习,在慢慢积累中,你的定位自然也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