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时评
禁民办校“考家长” 避免“拼爹”入学

更新时间:2019-4-8 11:07:40


当下社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无家教”的情况微乎其微,所有的孩子都“有家教”。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这个家教是有效家教还是无效家教?正向家教还是负向家教?理性家教还是盲目从众的家教?

  我们现在不难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年轻的70后、80后家长,他们的教育理念和上一代的家长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改变。

  他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并非仅仅追求书本知识和分数。但是,他们在现实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却往往面临很多纠结:

  心里想着“素质教育”,真实的行动中付出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却仍集中在孩子的学业方面;或者在东西方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之间来回摇摆不定;抑或努力寻找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教育”而不可得。

  过去曾经有一个说法叫“有家教”或者是“没家教”。因为那时候每个家庭子女较多,父母生活艰辛,有的确实关心不到孩子教育问题。

  但当下社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无家教”的情况微乎其微,所有的孩子都“有家教”。

  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这个家教是有效家教还是无效家教?正向家教还是负向家教?理性家教还是盲目从众的家教?

  纠结之一:无效家教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是无效的教育?在我看来,如果家长关注的是学校教育的一些学科性的内容,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亲情关系的优势,忽视了培养学生礼节、生活习惯、待人处事的方式等,这就是舍本逐末,是无效的家庭教育。

  学校以学科教学见长,以群体的社会化教育见长。有学科类、成体系的,科学严谨的教育,更有学生群体的团队,这些是学校教育特有的优势。

  但很多家庭教育把学校教育的优势作为自己的优势,急切地把学校教育的学科教学揽在自己的怀中。

  很多年轻家长也知道教育的本质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但往往家庭教育在学会做人这方面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付出最多的还是对孩子的身体和他的学业。

  对症下药:家教要正确定位

  家庭教育的归位要准确。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虽然有互通性,相容性,但它们必须得各司其职、不能界限不清。

  家庭教育应该是在学会做人这个问题上要做深、做透、做的有效。

  此外,家庭教育还要特别注重早期教育,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比如,按照卢梭的家庭教育理念,6岁之前的孩子要以感官训练为主,而非识字、算术等知识技能为主。

  对学龄前儿童来说,训练感官就像锻炼肌肉一样重要。

  比如,家长可以把孩子的眼睛蒙上,领孩子到两个不同大小的空房间里,让他自己鼓掌,判断哪个房间大,哪个房间小;又比如,家长带着孩子散步,可以让他估计从这个树桩到那个墙角有多少脚的距离,然后再实际量一量有多少脚。

  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然后施以有效教育。这些感官的教育比学校教育作用大得多。

  纠结之二:负向家教

  当下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症结是,家庭教育对学校的集体主义教育、主题活动教育、严谨的学科教育等有所干涉。

  和上一代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父母不同,我们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可以通过自身受教育的经历的回顾,来指责或干涉学校教育。

  事实上,教育是一项非常专业的工作,对于学校的训练体系,家长应该有所尊重。即便这个训练体系体现出的成绩和我们家长认为的学科素养之间有所差异,也不要排斥,因为这两者并不矛盾。

  就像弹琵琶,高手可以弹到炉火纯青、行云流水,但在起始训练阶段,还是要有枯燥的、阶段性的指法技能训练。这些训练看上去和琵琶的高境界的艺术不相吻合,但并不矛盾。

  对症下药:家庭、学校不要“拔河”

  当然,家庭教育也可以给学校教育提供意见和建议,并相互配合,达成共同的结果,这样教育就是正面的。

  而父母对学校教育的怀疑甚至指责,就会对学校教育形成一个反向的牵制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也有害无益的。

  因为学校教育会形成一个特殊的场,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和指责会让孩子在这个场中无所适从,不利于孩子的学业和人格的成长。

  我们现在强调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强调尊重孩子的个性,殊不知,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培养其“可受教育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性与可受教育性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一体的。真正的个性不是孩子为所欲为,任意挑战成人的权威,而是在成人权威树立之后,还能有自己的见解,发展自己的长处。

  如果孩子的受教性在小小年纪就已经被破坏,对于他今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我儿子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已经是校长了,同时也是语文特级教师。但我一直跟儿子说,你的老师在教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我更有经验,要非常尊重你的老师。

  即使真的发现老师有什么教得不到位的地方,我也只在私下和老师沟通,坚决维护老师在儿子心目中的地位,就像古代的拳师尊重孩子的师傅的地位。这不仅仅是尊重老师,也是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纠结之三:盲从的家教

  现在我们讲多元价值观,我有个想法,幸福也是多元的。幸福感不是可以用一个标杆来衡量的。

  如果仅仅是从经济这个维度来衡量的话,用一把尺子来标明财产多少的家庭是幸福的,次之的家庭是次幸福的,财产更少的家庭是不幸福的,这肯定是荒谬的。

  同样,幸福也不能根据知识、学历来衡量。

  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事实上,幸福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维度,每个家庭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幸福追求。

  很多家长对家庭的多元幸福、幸福定义的本意和幸福呈现的多样性还没搞清楚。虽然他希望子女幸福,但是怎样的幸福呈现没有想清楚,从而失去理性的、盲目的攀比。

  对症下药:关注四方面,为孩子未来幸福打基础

  我觉得首先要关注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是幸福的第一要义。

  第二,需要德才兼备。孩子是否有好的品行、善意的取向?是否有怜悯恻隐之心?是否对上恭敬,对下爱护?是否同情弱小,怀揣幸福阳光?

  第三,要关注孩子是否融入到集体之中。现在和小伙伴,以后和同事是否能和谐自然相处,是否学会了谦让、礼节、尊重他人、换位思考,能始终想到别人的感受?这都是我们家庭教育为了孩子的真正幸福要关注的。

  最后才是关注孩子的个性特长,及其社会需要的融合度的问题。

  纠结之四:非理性家教

  第四个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是,中国传统精神文化没有很好地梳理,西方先进文明的文化又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带来一种非此即彼的状态:要么就是排斥西方,要么就是排斥中国本土化的东西。

  这也带来家庭教育中很多不理性的现象:说到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就一味要求孩子读经颂典;说到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就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弃之不顾。

  对症下药:把东西方文化的精华相结合

  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成为面向世界的中国人。这样就很好地把西方近现代科学文明的文化元素和中国经过这么多年积淀下来精华的元素相结合起来。

  最后,我想送给家长几句话:

  人生不是加减乘除列算式,希望家长不要对孩子们的算度太深,不要将孩子的成长路径预设的太清晰。

  生命的变数是很美好的,生命的刻板的预设是很可怕的。将来的每个阶段都早知道的话,这是人生的悲苦之悲苦。

  无论顺境、逆境,都可以看做是孩子成长的另一种课程,虽然有酸甜苦辣,也是另一种形态的成长。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