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装备
“赛教融合”助力高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更新时间:2021-2-26 16:41:08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与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教学和评价都密切相关,是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将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实现“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更好地引领和带动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然而,目前“赛教融合”还存在诸如人才培养方案与技能大赛如何系统衔接、怎样改善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情况、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氛围与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等问题。

笔者所在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针对以上问题,从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三个维度设计了基于“赛教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形成了以“赛教融合”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突出的培养效果。

大赛项目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技能大赛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赛题内容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贴近生产实际,有易有难,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技能完成的项目任务。为了使教学跟大赛更系统地衔接,专业将大赛项目改造,根据其难易程度将学生分层分流,重构了人才培养体系。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一般以通识课、专业平台课、专业课和第二课堂划分,课程体系虽然较完备,但缺乏有机衔接。对此,专业将大赛项目进行教学化改造,将单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成课程项目,将综合运用设计成学期项目,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大二、大三阶段增设以“课程+学期”项目为特色的创新综合实践、技能大赛及X证书类拓展课程,打破了常规课程分割。此类拓展类课程采用导师指导、项目实施的形式进行。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对学生进行分层培养,通过课程项目到学期项目的递进逐步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深度和广度。

在人才培养体系中以组建创新班为载体、采用师徒结对的方式促进拔尖人才的培养。实训基地中设置创新工作室,依托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在大二阶段挑选拔尖学生组建5—7个项目团队进行分层培养。每个项目以学生团队为主攻克大赛任务,通过学长带学弟的方式实现新老队员的有机交替,达到在自主研发学习基础上的合作探究。所组建的创新班按照一周一任务、一学期一项目、每周一汇报的运行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项目团队一方面“以赛代课”,参与全国技能大赛和其他科技大赛,另一方面也积极为当地的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这种以大赛项目串接,学生分层分流培养的方式,将大赛项目有机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了以“赛教融合”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

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一定体系,对专业知识、技术选择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可以为课程教学设计提供借鉴。然而参与技能大赛的学生人数较少,为了解决大赛受益学生面窄的缺点,学校将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并建设了基于大赛项目和X证书项目的网络学习课程。

围绕大赛赛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依据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将赛项资源碎片化为可理实一体教学的若干项目,除了在拓展类课程中以“课程+学期”项目实践外,在专业课中也会涉及,以此来扩大大赛成果的受益面,提升所有学生的职业能力。以电气自动化专业较重要的“变频与伺服”专业课程为例,课程项目借鉴了全国技能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了“变频器模拟量控制、变频器网络控制、变频器七段速控制、PLC网络通信配置与调试、PLC伺服控制”等26个教学项目,专业全体学生通过该课程的项目化学习,提高了变频和伺服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

技能大赛平台和X考证平台是相融相通的,由此可见技能大赛也是高职院校落实X证书制度的一个重要载体。该专业以大赛平台和X考证平台为基础,围绕赛项项目和考证任务,编写了理实一体的校本教材、课程标准、评价标准等教学文件,建设了演示文稿、图片、操作流程演示视频及相关微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将成果融于多门课程教学中。在学校的MOODLE平台上,建立了与技能大赛和X证书相关的四门网络课程。除创新班大赛学生外,本专业学生都可直接在网络课程中选学,并查看相应课程资源。利用1+X证书大力推进的机遇,将大赛、考证教育与课程教学活动深入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增强了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

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导向作用。高职实训课程考核多以过程性考核为主,平时表现和实验情况各占一定比例作为最终成绩。这种评价体系弊端在于教师的主观打分占比较大,不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学习效果。全国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为课程考核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将指导竞赛中了解的行业标准、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和训练,使技能教学标准化、规范化、客观化。例如,在电气和自动化类全国技能大赛项目中都包括电气线路连接,通过参加这些项目竞赛,竞赛指导教师对线路连接的评分标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电气类专业课程“电工实训”的几个项目中制定了电气线路连接工艺标准和评分细则。评分细则参照竞赛项目的评分标准,涉及的工艺规范多达30项。竞赛评价不仅考核基本理论,还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体现对学生素质、知识能力的综合评价要求。因此评分标准中除了线路连接之外,还借鉴国赛、省赛评分指标,增加了经济性、安全性等指标内容。评价指标对于具体步骤和检查要求都明确列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比对找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为了在评价体系中体现学生学习差距,课程中还引入“以赛促学,以赛代考”的考核机制。参加了校级、省级组织与课程相关的竞赛学生,课程最终成绩根据其获奖等级加分。对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且名次较好的学生给予成绩认定的免考资格。这种形式提高了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学生的竞赛能力因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而得到提升,竞赛压力由考核激励转化为钻研韧劲,学习上形成了良性循环。

(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副主任)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