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幼儿教育
启智铸魂 教材改革育新人

更新时间:2021-2-27 7:57:26


教材内容的编写一直是公众关注焦点之一,“十三五”期间教材建设地位凸显,并明确教材是国家事权。把好大中小学、职业教育“教材关”,成为教育部的重点工作之一。

2017年,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式成立。几年来,建立健全教材规划、管理制度以及全流程的把关机制,基本形成新的课程教材体系。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用的全国各级学历教育教材已近19万种,其中,基础教育类教材近1万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教材近8万种,高等教育类教材近10万种。教材门类更加齐全、品种更加丰富、类型更加多样。

教材编审“国家队”提供人才支撑

为分级分类强化教材建设专业支撑力量,教育部成立课程教材研究所,建设国家级高水平课程教材研究和决策支撑平台,启动国家教材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打造服务教材建设的专业智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首批11个基地已于2019年挂牌运行。

2020年,《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发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领域教材建设作出系统规划。同时,建立实施教材建设国家奖励制度。设立全国教材建设奖,每四年评选一次。

“2020年已经部署开展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的评选,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设立全面覆盖教材建设各领域的专门奖励项目,也是全国教材建设领域的最高奖。”田慧生说。

与此同时,在制度保障的基础上,国家教材委员会还建立了国家课程教材编审专家库,目前已入库编写专家5000多名、审核专家3000多名。“国家队”为国家重点教材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源和人才支撑。

普通中小学三科教材实现统编统审统用

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由教育部教材局统一组织编写的普通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正式投入使用,2019年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普通高中的三科统编教材于2019年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覆盖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计划,2022年前,将实现所有省份三科统编教材“全覆盖”,到2025年实现所有年级全覆盖。

除此之外,中等职业学校三科统编教材也正在加紧编写,2020年底完成初稿,计划2021年下半年提交审核。

“三科统编教材投入使用,有力推动了立德树人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贯通起来,形成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格局。”田慧生评价说。

事实上,统编教材在落地推行过程中也要破除一些困难。面对一些教师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教育部也在抓紧安排培训工作。

“教材能不能发挥育人功能,关键在于教师。针对如何帮助教师更好使用教材,教材局协同基础司、教师司,正在系统安排三科教材的有关使用培训工作。”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表示,要解决全员培训的问题,所有使用三科教材的老师必须接受培训,形成国家抓示范、省级抓骨干、县区抓全员、校级抓教研的教材培训使用完整的体系。

同时,教材质量改进机制也在进一步完善。教育部教材局在定期组织编写专家调研回访的同时,也从线上实时收集社会各界对教材的意见,并组织专家对建议进行研判,广纳群言,完善教材质量。

申继亮强调,教材局也会组织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包括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新成就进行研判,并将其及时反映在教材中。比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有关内容,已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开创职教与继续教育教材建设新局面

“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材多元立体发展。启动了新一轮中职公共基础课程非统编教材编写,组织开展了“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遴选,形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核心课教材为主,专业技能方向课、实训课、选修课教材为辅,多元立体的职业教育教材体系。“根据网络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函授教育、成人脱产教育等不同形式,分别组织编写继续教育教材,配套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为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提供有力支撑。”田慧生说。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王扬南介绍,目前已正式出版的职教类教材有74000余种、继教类教材有5600余种,形成了规模宏大、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材体系。

2019年1月24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其中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也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方案》提出,要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每3年修订1次教材。

“十三五”期间,围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这条主线,以此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部组织了320余位专家对符合申报条件的9000余种教材进行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约4000种导向正、质量高、理念新、内容活、形式多样的“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丰富了优质教材资源供给。

“职教战线围绕深化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基本形成学校骨干教师、行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骨干、教研机构课程专家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教材开发模式。”王扬南说,“遵循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项目、任务、模块等为载体、打破传统学科知识的实践导向的教材编写体例;深度对接行业、企业标准,体现‘书证融通’要求,呈现形式丰富,内容及时更新的教材编修机制;适应职业教育对外合作需要,凝练中国职教教材建设模式和经验。”

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双一流”高校考查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要“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十三五”期间,高校教材数量持续增长,类型更加丰富。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宋毅介绍,中国正式出版、版权页标注“教材”字样的高校教材新增数量达到4.3万种。除此之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以及未标识“教材”字样但实际作为教材使用的出版物。

高校理论课教材涵盖了全部12个学科门类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还有为数不少的实验实践教材、实习实训教材,门类齐全,种类丰富。与此同时,“一课多纲、一纲多本”是高校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以更好地适应高校分类发展的需求,满足不同类型高校和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抢抓新技术带来的历史机遇,“十三五”期间也推出了一大批纸质+数字化资源教材,以及融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VR、AR、配套移动软件等多介质教材。新形态教材打破了纸质教材的局限,添加可视性强的动态图例,补充更新实践案例,能够根据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来拓展内容,增强了教材表现力和吸引力,强化了育人功能。

这样不仅在解决传统教材更新不及时的问题上取得成效,也能够有效服务于线上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实施的大规模在线教学实践中,这些新形态教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宋毅说。

宋毅指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全面推进,专业、课程与教材一体化建设与改革已经成为“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2018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针对本科高校的1049门专业基础课和3676门专业核心课,制定了教材及参考书目的建设与选用规范,鼓励高校选用规划教材、精品教材等优秀教材。同时,将教材编写与选用纳入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指标。自2019年起,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开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遴选,把优秀教材建设作为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硬指标”,形成了“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引领“一流教材”建设,“一流教材”建设支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良性发展局面。

“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质量监管系统。陆续将教材建设与选用纳入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以及‘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考察范围。”宋毅说。(孙亚慧)

  热点新闻
  教育书籍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网站建设 | 合作伙伴 | 招聘信息

版权所有 ©山东招生网   鲁ICP备09001555号    广告服务
电话: 0532-88710406 QQ:917524373 邮箱:haojie2008ab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