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微友的留言,说孩子经常说谎,不知道如何处理?妈妈们都很焦虑,孩子这么小会撒谎骗人了,以后可怎么办?可是,自己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治一治”孩子的好方法。今天就分享这篇应对孩子说谎的文,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有心理研究所用了三年时间,在全国7省13个城市进行调查。发现50%的孩子从3岁开始撒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越来越高,到9岁,说过谎的孩子上升到70%。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撒谎的孩子在心智上要比不会撒谎的孩子更高一筹。据可靠的调查报告显示,无论你如何教孩子,无论你的教育手段多么高明,他们迟早会对你说谎。而且孩子愈大,他们的谎话越多,说谎的方式手段越高明。但这并代表说谎是件好事。
首先得弄明白孩子为什么要撒谎。一、害怕惩罚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碰一碰,摸一摸,所以也就特别容易做错事。做错了事的孩子内心非常紧张非常恐惧,害怕家长的训斥和打骂。因为担心受罚,于是想方设法免去皮肉之痛或者父母的说教,因而诱发其说谎。
二、受父母言行举止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很多时候,家长为了让孩子“听话”总是说一些小谎话。比如孩子不想离开小伙伴的家,为了让孩子顺利离开,家长会说:“一会XX就会到我们家去,我们先回家。”久而久之,孩子就从家长那学会了撒谎,并认为撒谎是很正常的事。
三、自卑
每个孩子都是希望人见人爱的。比如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一般,在同学中或者小伙伴中也不引人注目,这时,孩子会有自卑感。看到别的孩子因为成绩好、或者是某方面比较突出而受到表扬时会羡慕。孩子在企求获得表扬的心理驱使下,会不自觉地说出不切实际的“大话”来炫耀自己。
那么,遇到孩子经常性撒谎,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件发生在我成长历程中的事,一件关于撒谎的事。
小学五年级那年,刚从乡下小村转学到镇中心小学的我,在外婆家寄读。因为各种贪玩。在乡下小学一直都是拿第一名的我,在新的学校,成绩只排在中等。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我选择了撒谎,我说,我考了第三名,但那个记录成绩的本子不小心弄丢了。父母听了很高兴,还说,我们就知道咱二女儿去到哪都是佼佼者。那一刻,我为自己的小聪明而高兴:既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也让父母高兴,原来只需要一句谎言那么简单。
两个月后的某天晚上放学回来,看到本应已回到乡下的父母还在外婆家里等着我。母亲把我拉到房间,小声地说:“我今天去见过你班主任了。”我头脑嗡的一声响‘完了’。
母亲继续小声温和地说:“你并没有考到第三名,对吗?”
我低着头不敢看母亲,只是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当时心里想,完了,以后没脸见人了,大家都会觉得我是个会说谎的孩子了。
让我意外的是,妈妈没有骂我,更没有打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说:“你刚转学过来,是需要时间适应的。我和你爸爸都知道,你这样说只是不想爸妈担心你的学习。没关系的,二女儿,慢慢来,适应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你永远是我们最棒的二女儿,但我们真的不希望你再撒谎。”我在妈妈的温声软语中泪如雨下。
妈妈把我拥进怀里说:“这件事情我们不会告诉别人,包括你的班主任,你姐姐和弟弟。这件事是我、你和你爸三个人之间的秘密。”我紧紧抱着母亲泣不成声。母亲给我擦了擦眼泪说:“傻姑娘,再哭就变丑了。”
父母很守信用,直接现在,姐姐、弟弟和其他亲人都不知道这事。而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对父母说过谎。第二年,我的成绩也真的上了班上的前几名,还拿了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三等奖。
一路走来,一路在成长。在自己也为人母的今天,父母的教育方式对我的影响很大。是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我,父母跟子女是可以以相互理解,互相接纳的。也正是父母对我无条件的接纳让我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着。
给孩子接纳与尊重
如何应对撒谎的孩子?一招就行,那就是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并把孩子当一个平等的人去尊重。
孩子的说谎往往并不是为了故意伤害他人,家长不要轻易将孩子的说谎行为与孩子品质划等号,不能因为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给孩子定性,给孩子贴上“小骗子”“大话精”等标签。多聆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撒谎背后的真正原因。
要教孩子成为一个真诚正直的人,家长应善待他的谎言,根据不同情况客观分析,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即使孩子有了错误,只要说了真话,就应肯定他的做人之道,并引导他不断地完善自己。
接纳孩子的犯错,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包括我们自己。但也要告诉孩子,父母永远爱他,但撒谎这个行为的本身是不对的。把孩子当一个平等的人来尊重,与孩子成为朋友,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如果是因为家长的原因造成孩子说谎,家长应检讨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并对孩子做出合理的解释。如果大点的孩子,比如小学高年级或者中学生,要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是人际交往所必需的技巧,但决非谎言。
撒谎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必经阶段,父母不必惊慌。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其实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过程。因此,父母应该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并充分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孩子的这些“小聪明”引导成大智慧。
尊重与接纳是一切关系的前提,亲子关系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