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高学历女性经过重重考试关卡,念到硕士、博士,选择回归家庭、相夫教子,实属浪费。
蒲公英评论作者肖纲领说,在不少人眼中,博士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人群,代表着在某些领域的专业性,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发挥比较优势,为社会发展贡献智力资源。如果选择当全职妈妈,待在家里,则所学的知识派不上用场,是大材小用。
况且,高学历的获得,需要消耗大量的教育资源,诸如大师、名师的打造,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奖助金的颁发等,所有与高学历人才培养相关的项目,都需要国家财政掏腰包。因而,如果说高学历女性做全职太太不是浪费,那么谁来为培养她们的成本埋单?
网民“屈晓”说,我有同学是女博士,在美国做全职妈妈,经常在网上晒那边的水果、海鲜,娃的校车,白种人老师、同学,我都替她可惜。说真的,对于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还做全职妈妈,我觉得浪费。
新京报评论认为,现实生活往往更复杂,很可能是出于没有人带孩子或经济上的原因,甚至是学术事业不顺,让高知女性不得不当全职妈妈。显然,这也不是出于自由选择,而是迫于无奈。但无论主动与被动,全职妈妈们势必会牺牲自己的事业。
也有观点认为,职场不缺一个“你”,但妈妈一职却无人能取代。高知女性做全职妈妈,从责任和爱的角度而言,并无“浪费”之说。
关于全职妈妈的讨论,爱奇艺视频原创综艺节目《奇葩说》做了一期辩论,节目中,台湾艺人寇乃馨的一番话令人深思——
“社会的误解在于我们一贯赋予全职太太的标签:低学历、平庸、邋遢、世俗。实际上,全职太太的难度并不低于职场女性,她背负着养小孩、顾老公、维持家庭和睦的责任,她更是成功男人的幕后推手,成功时的报警器,低落时的心灵支柱,全家人亲密关系的粘合剂,身兼数职运筹帷幄,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好一个全职太太。”
在新浪微博上,一些高学历全职妈妈也对这个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夏天的陈小舒(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公共卫生博士,全职在家):女性接受高等教育让我们有了选择,退可以相夫教子,进可以养家糊口;让我们有能力不依靠男人也能让自己和孩子过上体面的生活。说读书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不如说是为自己实现价值。愿意带孩子就带孩子,想工作就重返职场。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受教育。有浪费吗?
@林小暖bella(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媒体人,职业妈妈):全职也好,班妈也罢,只要是根据家庭情况和自身想法做出的符合当下的选择就好。不是说必须选择全职才是对孩子负责,班妈就说明对不起孩子;也不是说全职就是“自我牺牲”,班妈才是“两全其美”。有没有得法的教育和高质量的陪伴,是不是对你的选择乐在其中,能不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些也许更重要。
不少人认为全职妈妈是“浪费”,但却赞成父母去陪伴孩子。而全职妈妈本身就在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这种心理矛盾,也让关于全职妈妈的讨论处在一个非二元对立的立场上。《奇葩说》主持人马东的发言则更为理性:“浪费有大小尺度的参考,在人生的大尺度上,并没有浪费的概念,人生的过去和结果都无法解释。人生既没有浪费,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浪费便无从谈起。”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该用“高知女性”、“女博士”这种标签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
高知女性就一定要在职场叱咤风云?这一看法恐怕只是一场“道德绑架”。
蒲公英评论作者任静认为,将多年所学奉献于工作,体现自身价值固然可行,但并不是学有所长就得赋予在位谋职的义务。若高知女性选择怎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会成为众人品头论足的焦点,那么高学历女性这个群体存在的价值恐怕要遭到当事人的质疑了,一个普通人的权利和自由尚且要得到保障,让旁观者去做出高知女性何去何从的价值判断,有又何必要。
蒲公英评论作者肖纲领补充说,这个世界有一半人不懂另一半人的痛苦或快乐的话,生活方式不也是如此吗?传统观念的力量很强大,改变成见也非朝夕之功。对高学历全职太太,一些人不理解,这很正常。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须知,高学历人群,也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与自由。
同时,关于全职妈妈的争论也提醒了专心在家经营的年轻妈妈们,切不可为照顾孩子而放弃了自我进步,安心“躲”在家中,与世隔绝、失去自我。蒲公英评论作者胡欣红认为,相夫教子是一门大学问,如果只是扮演煮饭婆、钟点工之类的角色,那与雇用的保姆有什么本质差别?全职妈妈们应懂得打开自己的世界,通过钻研各类育儿书籍、探讨育儿方式等途径给自己开辟一片新天地,与孩子共同成长。
结语:教育是会传递的,妈妈对孩子教育的失败,是任何事业的成功都弥补不了的。高知女性该不该当全职妈妈,只有身处其中,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才能做出恰当选择。只要这一选择合乎自己的内心和家庭的处境,并乐在其中,全职妈妈就该受到尊重和理解。